
蒋能杰导演线下亲授:低成本纪录片全流程实战指南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2020年,一部纪录片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走红”。这部聚焦矿民、马夫和尘肺病患者的纪录片是蒋能杰导演历时十余年拍摄的作品,因涉及非法采矿和尘肺病患者等敏感话题,无缘于院线。导演便选择以网盘分享的方式公开版权,观众只要在豆瓣评论区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导演就会主动添加观众微信为其奉上影片网盘链接。这次网盘传播的偶然举动,为蒋能杰的作品打开了“市场”和知名度,导演甚至因此获得了超过10万元的“票房”打赏。这种非主流和私人化的传播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宣传成本,更通过观众自发的二次分享形成裂变效应,让影片得以被更多人关注。“网盘首发”的影片传播路径,也为导演开启了一套有别于院线上映的个体化传播实践指南,突破了小成本纪录片观看渠道狭窄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矿民、马夫、尘肺病》的网盘共享方式为蒋能杰导演积累了良好的个人口碑。近五年来,他持续将镜头对准社会褶皱中的个体,观照农村留守儿童、抗战老兵、心智障碍群体、尘肺病患者和性少数人群等被主流视野忽视的群体,真实记录他们的生存处境与生命状态。
在此期间,蒋能杰相继创作了《将军的卫士》《一切都会有的》《加一之姐姐》《彩虹邮轮》《分》等多部纪录片。与《矿民、马夫、尘肺病》的创作模式与传播路径一致,这些影片大多由蒋能杰独立完成,即便是小团队作战也是身兼数职,包揽了制片人、导演、摄影、剪辑等核心工种的各项工作,更是亲自担任影片的“销售客服”,自食其力地完成作品的制作与曝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蒋能杰导演摸索出的低成本拍片策略与个体化的宣传路径,在坚持社会议题表达的同时,更发展成一套成熟可行的适配低成本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方案,可为非科班出身的纪录片导演、新生导演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复用经验。9月13日-9月14日,幕课邀请到蒋能杰导演开设线下课程《蒋能杰纪录片短训营:低成本拍片的选题策略与成果路径》,聚焦纪录片创作全流程,通过蒋能杰导演分享自身低成本拍片的创作经验与个体化宣传的传播之道,让学员掌握在有限资金条件下顺利完成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的方法论,学会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成果转化,完成作品的有效宣发和传播。
课程亮点
本次课程将围绕纪录片创作的关键环节展开精细化教学。针对前期筹备阶段,导师会详解纪录片选题策划方法,讲述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有创作价值的主题与人群;在拍摄对象的选择上,导师会传授如何精准选取最具典型性或最合适的拍摄对象,并与他们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对于中期实拍阶段,导师会分享便携式录音录像器材拍摄手法与采访技巧,包括适用于各类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方法;针对后期制作和宣传阶段,导师会以自身经历,分享多线程操作、网盘分享、民间放映的个体化实现成果落地的路径。本次课程为线下课程,为期2天,共计18个小时,早中晚各阶段均有课程干货分享。在课程期间,学员可与导师实现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汲取导师对纪录片创作的真知灼见。课后交流环节,学员可将自身创作中遇到的棘手的技术难题,如镜头语言的运用、灯光器材的放置、后期剪辑的脉络梳理,以及创作过程中遭遇的选题焦虑、叙事瓶颈等困境与导师进行深入探讨,导师将通过个性化教学帮助学员攻克创作难关。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消化导师的创作理念和导演思维,课程两晚均设置了影片放映及交流环节。在沉浸式观影之后,导师将悉心分享影片创作背后的幕后故事与创作思考,学员也可就影片的具体困惑向导师提问,在互动交流中学有所获,深化对纪录片创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员在完成课程之后即可获得由蒋能杰导演亲自颁发的结业证书。该证书不仅是对学员专业能力水平的认可,更可作为职业履历的加分项,成为日后创作实践的敲门砖。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提升纪录片创作技能和拓展认知,将其创作视野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和人群,深度理解纪录片在记录时代、传递温度、推动社会关注中的宝贵价值与内涵。课程适用人群纪录片影像工作者:从事纪录片创作的新手导演或专业导演,仍想要在纪实影像领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纪录片爱好者:热爱纪录片,想要深入了解纪录片创作方法和宣传策略。口述史爱好者:希望将口述史作为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法或创作手法。影视、传媒类高校学生:学习纪录片创作或对纪录片感兴趣的在校生,不限专业,希望从实践层面了解纪录片的创作原理。乡村田野调查者:在纪实影像中了解乡村田野调查的观察、访谈与记录方式,运用于课题调研。
课程详情
扫描下方长图二维码或点击下方 购买课程
活动须知
9月13日-9月14日,幕课邀请到蒋能杰导演开设线下课程《蒋能杰纪录片短训营:低成本拍片的选题策略与成果路径》,聚焦纪录片创作全流程,通过蒋能杰导演分享自身低成本拍片的创作经验与个体化宣传的传播之道,让学员掌握在有限资金条件下顺利完成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的方法论,学会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成果转化,完成作品的有效宣发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