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之《悲喜春秋》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演出日期: 2025年9月5日 19:30
演出票价:80/180/280/380元
演出地点:北京喜剧院(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1号)
演出时长:100分钟,无中场休息
儿童政策:1.2米以下儿童凭票入场,一人一票,对号入座。
演出票存在时效性,属于特殊商品,请您在购票前确认所购场次和价位,一经售出,不支持退换。
演出票作为唯一入场凭证,遗失、破损、涂改、遮挡,将禁止入场,请您妥善保管。
【温馨提示】
一层1排最侧边4个座位、一层2排和3排最侧边3个座位、一层A区座位;
二层1/14/15/16排座位、二层侧座;
以上坐席存在视线遮挡或视线不佳,如介意请谨慎下单购买。
剧目介绍
《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之《悲喜春秋》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出品,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制作。延续《古籍里的古曲》系列,是继音乐会《汇流澄鉴》《望月怀远》《人生况味》《天地英雄》和音乐剧场《广陵绝响》后的第六部作品。《悲喜春秋》以元曲四大家及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为素材,依托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以合奏、重奏、独奏、戏曲演唱等丰富的民乐表达,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与人间百态。这场音乐会曲目包括合奏《程婴救孤》《赵盼儿》《六月飞雪》《云渺雨潇》《沉香亭畔》、胡琴与乐队《昭君》、小合奏《西厢记》《倚墙头》、昆歌《天净沙•秋思》、唢呐与乐队《单刀会》等。
主演团队
袁贝
一级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委员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民乐团首席指挥。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曾经入选“中央民族乐团第一届全国民族乐队指挥培训班”与国家艺术基“中国民乐一一指挥人才培养项目”。
近年来执棒指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又见国乐》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策划《山水相依》《唱支心歌给党听》《如诗如歌》《声诗润朱弦》《和平颂》《国风绕梁》《四季知音》《泱泱国风》《管弦丝竹知多少》等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多次代表文旅部随团出访欧美亚各国演出交流,在重大国事演出活动中担任排练与指挥工作。
杨阳
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团副团长、乐团首席;一级演奏员;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考官。
获奖情况:曾获第十二届“国际华人艺术节”民族器乐大赛二胡专业组金奖;
“中录杯”国际器乐大赛二胡邀请赛银奖;2009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荣获二胡中青组优秀表演奖。
主要演出:2024年《新年戏曲晚会》《古籍里的古曲》《清明上河图》《五一音乐会》等。
录制作品:《CCTV音乐厅》《乐享会》;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春节联欢晚会》《书画里的中国》《传承者》《新人新春晚会》等。
影视剧配乐:《见龙卸甲》《风云决》《四大名捕》等。
叶蓬
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出身京剧世家,后拜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王谦祥先生。
2016年央视元宵晚会表演相声《闹元宵》;
2018年央视元宵晚会表演相声《成语新篇》
202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相声《叫卖》;2022年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节目单
指挥:袁贝
首席:杨阳 导赏:叶蓬
一、序曲《悲喜春秋》 编配:刘湘 朴锦文
二、合奏《云缈雨潇》 作曲:喻文烨
——出自古籍《迷青琐倩女离魂》一卷,(元)郑德辉撰,:明[1368-1644] 顾曲斋刻本,古杂剧二十种二十卷 ,(明)王骥德编(/ 07874)
本事见唐陈玄祐《离魂记》。王骥德作《倩女离魂》未见传本。元郑光祖有 《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四折。此剧情节颇受《西厢记》影响,文辞典丽,委婉动人。有脉望馆校勘《古名家杂剧》本,臧晋叔编印《元曲选》本,顾曲斋刻本,《柳枝集》本。
三、昆歌《天净沙·秋思》 作曲:张芳菲
——出自古籍《尧山堂外纪》一百卷,(明)蒋一葵撰,明万历[1573-1620] 舒一泉刻本。(09964)卷
元代是散曲的黄金时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之一。但元明两代的散曲选本如《乐府新声》《词林摘艳》以及《中原音韵》等书都未说明作者是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才将这支小令认定为马致远所作。题为“秋思”,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小令定格》里说它是“秋思之祖”。此明刻本卷六十八元“双调”,载有马致远此曲。
四、胡琴与乐队《昭君》 作曲:刘湘 配器:张忠平
——出自古籍《孤雁汉宫秋》一卷,(元)马致远撰,明刻本,(明)孟称舜编《新镌古今名剧酹江集三十种三十卷录鬼簿一卷》(A01836)
全名《孤雁汉宫秋》或《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致远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四折一楔子。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元曲选》本和《酹江集》本。
五、小合奏《西厢记》之【月夜听琴】 编配:张芳菲
——出自古籍《王实甫西厢记》四卷 ,(元)王德信撰, 明[1368-1644]刻本,六幻西厢十三卷, (明)闵遇五编(12412)。《六幻西厢》是清代闵齐伋创作的戏曲合集。
或:《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二卷释义一卷》,(元)王德信,关汉卿撰,明[1368-1644] 刻本(04099),此本有图,较早。元杂剧。五本二十折。王实甫《西厢记》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
《西厢记》今存版本都是明刻本,在流传中经过后人修改这是事实,但它仍保留了王作的基本面貌。《西厢记》仅尚传世的明清旧本就超过30种,其中以明弘治十一年(1498)刊本最早。明清校注评点本,有王骥德《校注古本西厢记》、徐逢吉《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陈继儒《批评音释西厢记》、金人瑞(金圣叹)《圣叹外书第六才子》等。《西厢记》是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戏曲之一,其版本之多、之繁,为戏曲史所罕见。
六、古筝、古琴与乐队《程婴救孤》 作曲:刘畅
——出自古籍《赵氏孤儿》一卷,(元)纪君祥撰,元[1271-1368]刻本,[古今杂剧三十种] 三十卷本(12336)
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冤报冤》。纪君祥作。《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著录。《赵氏孤儿》在海外深受一些大文豪的青睐,频频被改编。1753年至1755年,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剧院上演,盛况空前。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震动。歌德根据《赵氏孤儿》原本后半部改编的剧本《埃尔泊若》于1783年出版。意大利歌剧作家塔斯塔齐奥改编《赵氏孤儿》,名为《中国英雄》,1748年出版。
古筝:杨曦 古琴:郑楹煊
七、小合奏《倚墙头》 作曲:喻文烨
——出自古籍《裴少俊墙头马上》一卷,(元)白朴撰,明[1368-1644] 刻本, 古今杂剧本(00774赵琦美校并跋。)
《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南九宫谱》题为《墙头马上》,《寒山堂曲谱》作《裴少俊墙头马上目成记》。本事源于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四《井底引银瓶》诗。
八、合奏《沉香亭畔》 作曲:张芳菲
——出自古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一卷》,(元)白朴撰, 明[1368-1644]顾曲斋刻本,古杂剧二十种二十卷 ,(明)王骥德编(A01834)
白朴此剧即据正史及白居易《长恨歌》等内容而成。今存《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等。
九、合奏《赵盼儿》 编配:张忠平
——出自古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一卷 ,(元)关汉卿撰, 明[1368-1644] 刻本,古今杂剧本(00774)
一名《烟月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四折。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十、合奏《六月飞雪》 编配:张忠平
——出自古籍《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卷,(元)关汉卿撰, 明[1368-1644] 刻本,古今杂剧本(00774)
《录鬼簿》、《太和正音谱》着录。四折一楔子。本剧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杂剧中的巨著。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和《酹江集》本。
十一、唢呐与乐队《单刀会》之【临江赴宴】 作曲:刘畅
——古杭新刊的本关大王单刀会一卷, (元)关汉卿撰,元刻本,古今杂剧三十种三十卷。(/ 12336)
全名《关大王单刀会》或《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汉卿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着录。共四折。今存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仅有曲文,缺宾白)、脉望馆校钞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曲目及主演以当天演出为准
活动须知
约100分钟
请于演出前约30分钟入场
袁贝 杨阳 叶蓬
100分钟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无寄存处,请自行保管携带物品,谨防贵重物品丢失。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