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快乐之原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视角下的自恋和焦虑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当代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心理困境。焦虑、抑郁、自我膨胀与无力感,正逐渐成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常态。这些情绪并非简单的“病态”,而是折射出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早在一个世纪前,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就洞察到:人类之所以“难以快乐”,不仅源于外部压力,更是内在冲突的必然结果。在《超越快乐原则》中,他提出的“死亡驱力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理性认知,指出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爱欲与毁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永恒对抗,才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图景。他让我们看到,焦虑与所谓“自恋”不仅不是例外,反而是现代主体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我们在不确定性、自我要求与社会规范之间拉扯时必然出现的心灵产物。
回到当下,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中不断构建和审视“我是谁”的幻影,当社会节奏日益加快、评价体系日益外化,这种冲突愈发凸显。我们不禁追问:为何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快乐反而变得遥不可及?
弗洛伊德的智慧恰恰在于,他让我们理解到:焦虑与自恋并非异常状态,而是人在文明压力下的自然反应。重新审视他的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下的心理困境,也为我们寻找真实自我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7月26日(周六),孙飞宇老师、王倩老师、赵猛老师,三位精神分析领域的专业人士作客国家图书馆,带您阅览精神分析的先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其智慧结晶,审视自己的生活,更辩证地看待快乐与焦虑,获得自我疏解的智慧。
在今天,阅读弗洛伊德,是我们越来愈深入地了解自己并最终找到自己前行方向的过程中,可以被拿来用作指南的探索故事。
• 主讲内容 •
● 为什么人类“难以快乐”?:弗洛伊德对快乐原则的挑战
● 弗洛伊德、霍尼、拉什:精神分析如何看待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焦虑不是敌人,而是成熟与责任的副产品
● 重新理解自我与和解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疗愈智慧
• 嘉宾简介 •
【主讲人】孙飞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思想史,集中在经典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社会理论和现象学-诠释学的社会理论等方面,也涉及中国社会思想史和关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代表著作包括《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和《方法论与生活世界》等,译著包括《灵魂的家庭经济学》等,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人】王 倩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师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学组进程委员会主席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中国年卷》主编,《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在中国》副主编。
【评议嘉宾】赵 猛
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心灵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已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
• 报名预约 •
识别活动海报二维码或关注“万千心理图书”公众号报名
• 推广单位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
国家图书馆
活动须知
时间 | 7月26日(周六) 10:00—12:00
地点 | 北京·国家图书馆总馆 综合楼五层演播室
嘉宾 | 孙飞宇、王 倩、赵 猛
报名 | 线上识别海报二维码,线下详见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