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1 旅欧大提琴家左安哲二重奏音乐会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本次音乐会并非仅是旋律的串联,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叩问与情感探索。灵感源于米兰·昆德拉的巨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试图用大提琴的深沉醇厚与钢琴的丰富织体,共同探讨生命中“轻”与“重”的永恒辩证。
本场音乐会以大提琴和钢琴的二重奏为核心,这两件乐器宛如小说中的托马斯与特蕾莎——钢琴(代表理性、结构、世界)与大提琴(象征感性、倾诉、灵魂)——在不断对话、追逐、抗拒与融合中,演绎出生命复杂的复调。当大提琴的深邃咏叹遇上钢琴的璀璨星河,两件乐器将在琴弓与琴键的碰撞中,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用音乐进行的哲学对话。在旋律的起伏中,上半场感受生命之重与孤独的深刻体察,下半场步入誓言之重、生命之轻与最终遗忘的深邃之境,并最终与所有的遗忘达成和解。
让我们暂别现实的重量,沉入“特蕾莎之梦”,在旋律的波涛中,感受那份不能承受又无比迷人的生命之轻。
大提琴:左安哲
旅欧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现任苏黎世室内爱乐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四岁开始接受古典音乐训练,获得苏黎世艺术大学双硕士学位。曾荣获2022年维也纳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2021年第八届斯德哥尔摩国际音乐比赛、2010年第四届爱琴杯全国大提琴比赛等大奖。目前使用一把1900年鲁道夫·海克尔(Rudolf Heckel)的琴,琴弓为Alfredund Bertha Zangger-Weber赞助的1840年的Knopf。
2016和2017年,受邀作为“New Stars"全球网络音乐大赛评委;
2020年成为瑞士Sogar剧院签约大提琴独奏演奏家;
2023年,被选中加入2023年挪威卑尔根国家歌剧院乐队学院。
她曾担任NOW Opera Orchestra、Youth Classics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曾受邀与众多世界著名音乐人及乐团合作,包括2018年格莱美奖获得者爵士钢琴演奏家Pablo Ziegler、古典吉他大师兼作曲家Anders Miolin、维尼亚夫斯基比赛金奖得主小提琴演奏家Stefan Tarara、瑞典皇家歌剧院乐团首席Kati Raitinen、捷克科拉罗夫爱乐乐团、室内乐团Avalon StringQuartet等。
左安哲的演出足迹遍布欧洲、亚洲二十余城市,她热衷于独奏和室内乐演奏,也有丰富的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演出经历。曾受邀参加众多国际知名艺术节,包括苏黎世Golden Festival 2022-2023、Stauffer summermusic festival 2023、Sion Violon Musique 2023、2021年门德尔松音乐节等。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苏黎世Tonhalle音乐厅、巴塞尔Garedu Nord音乐厅、挪威卑尔根国家歌剧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出,同时受邀参与电影音乐的制作、戏剧即兴创作音乐表演等跨界合作演出。
钢琴:温雨川
青年钢琴家,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常任指挥、驻团作曲;天津茱莉亚学院钢琴艺术指导。
温雨川自幼学习钢琴,师从沈阳音乐学院冯韶华教授、柯恩信教授,2010年跟随陈云仙教授学习钢琴演奏,并得到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瓦连金教授的悉心指导;跟随任宝平教授、朱步熹先生学习合唱指挥;随陈乐昌教授学习作曲。
作为独奏及合作钢琴家,温雨川举办了多场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他的演奏风格敏感投入,具有全面的技术和完美的平衡感,对音乐的诠释独特而深入,得到了国内外著名演奏家的高度评价。
2023年在天津举办了纪念拉赫马尼诺夫诞辰150周年钢琴协奏曲音乐会,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全套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现场反响热烈。自2014年温雨川担任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常任指挥,曾随团出访多个国家及地区,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比赛奖项;此外他还曾受邀担任清华大学合唱团、人文爱乐室内合唱团、中山大学东校区合唱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唱团等合唱团队的艺术指导。
近年来,温雨川致力于合唱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合唱赛事中屡次获奖,并在音乐会上获得相当高的上演率。
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特约合作摄影师,其摄影作品被中科院中国蜻蜓数据库(Odonata of China)、央视国际频道及国内多部蜻蜓学专著所录入。
曲目介绍
上半场:生命之重与孤独
莱奥什·亚纳切克 《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的童话故事》
这首作品是进入特蕾莎内心世界的序曲。亚纳切克,这位与昆德拉共享捷克文化血脉的作曲家,其音乐充满了民间语言的节奏感和直接、粗粝的情感张力。《童话故事》并非甜美传说,而是一个个充满幻想、焦虑与忧郁的短篇音画。它仿佛映射着特蕾丽莎的梦境:那些充满恐惧、被水面下的篮子包围的噩梦,以及她纯真又敏感的灵魂所承受的重负。大提琴的旋律在简单与怪异间徘徊,恰似她无法与人言说的孤独。
谢尔盖·拉赫马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9号》
这是一部承载着庞大情感与哲学重量的鸿篇巨制。拉赫马尼诺夫典型的浪漫主义哀愁与澎湃激情,在此化作对生命孤独感的全面探索。全曲四个乐章,如同四个不同的心理戏剧章节:从深沉的忧郁(g小调第一乐章),到轻快却不安的躁动(第二乐章),再到绵长而富有冥思意味的抒情(第三乐章),最终在激烈而悲壮的抗争(终曲)中达到高潮。它完美诠释了托马斯们内心的挣扎——在“重”(责任、爱情、意义)的压迫下,那份对绝对“轻”(自由、放逐、无意义)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虚空与孤独感。
中场休息
下半场:誓言之重,生命之轻,与遗忘
塞萨尔·弗朗克 《A大调奏鸣曲》(为大提琴改编)
这首原本为小提琴而作的杰作,在大提琴的演绎下更显深沉与温暖。它被誉为“一首真正的爱情诗”,其四个乐章在循环主题中不断发展,象征着情感的升华。这曲誓言之重,献给特蕾莎与托马斯之间那饱经磨难、无法割舍的纽带。音乐从宁静的冥想,到热烈的追逐,再到光辉的赋格终曲,描绘了从相爱、猜疑、痛苦到最终和解与奉献的完整历程。它沉重,因为它背负着所有的承诺与牺牲;它轻盈,因为这份爱最终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意义,使之得以承受一切。
2. 皮亚佐拉:《遗忘》
作为音乐会的点题之作,《遗忘》是皮亚佐拉最动人的慢速探戈。它捕捉了记忆逐渐模糊、消散时的那种朦胧而怅惘的美感。旋律极尽优美与哀伤,仿佛一场不愿醒来又不得不醒的梦。在这里,“轻”不再是自由,而是漂浮无依的失落感,是生命中那些无法抓住、终将逝去的事物的总和。
3. 皮亚佐拉:《伟大的探戈》
紧接在《遗忘》的氤氲之后,《伟大的探戈》以强有力的节奏和狂放不羁的激情猛然爆发。这是对遗忘的最终反抗,是生命意志的绚烂绽放。大提琴与钢琴展开了一场力量、节奏与情感的全面竞技,充满了挑战与回应。它仿佛在宣告:即使一切终将归于遗忘,也要在“轻”吞噬我们之前,用尽全部力量,跳完这支伟大的生命之舞。
上半场(生命之重与孤独)
1. 莱奥什·亚纳切克 Leoš Janáček 《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的童话故事》
2. 谢尔盖·拉赫马尼诺夫 Sergei Rachmaninoff 《大提琴与钢琴g小调奏鸣曲,作品19号》
——中场休息15分钟——
下半场 (誓言之重,生命之轻,与遗忘)
1. 塞萨尔·弗朗克 César Franck 《小提琴与钢琴A大调奏鸣曲(为大提琴改编)》
2. 阿斯特·皮亚佐拉 Astor Piazzolla 《遗忘》 (oblivion)
3. 阿斯特·皮亚佐拉 Astor Piazzolla 《伟大的探戈》 (Le Grand Tango)
*曲目单以当天演出为准*
日期:2025年10月11日(周六)
入场时间:18:00
演出时间:20:00
地址:前门东大街23号 Blue Note Beijing
单人坐席
180元
活动须知
约90分钟(以现场为准)
请于演出前约90分钟入场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无寄存处,请自行保管携带物品,谨防贵重物品丢失。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请您务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酌情是否购票参与观演,特别是患有心脏类疾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炎、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人群,请您务必遵照医嘱,结合病史及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观演,观演期间请自行承担身体健康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