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田千春 静寂之空展览+园林通票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票务信息正价票:120元优待票:100元(【全日制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下】、大、中、小学生、残疾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需凭本人有效证件购票)亲子票:185元 (一名成人和一名14岁以下儿童)免票:红砖美术馆会员、1.2米以下儿童(一名持票成人仅限携带一名免票儿童到馆参观)有效期:2025年3月23日-2025年8月31日谢绝换装拍照换票凭证有时效,请勿替他人购买门票。常见问题Q:可以拍照吗?A:馆内允许参观拍照,但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自拍杆等设备;谢绝一切换装拍照行为,若工作人员发现,将依据规定收取一定的场地费。Q:咖啡厅、餐厅用餐是否需要购买门票?A:需要,凡进入美术馆即需要购买门票,咖啡厅、餐厅是为美术馆参观观众提供的便利设施。Q:馆内可自带饮食吗?A:馆内禁止自带饮食。Q:美术馆可以停车吗?是否收费?A:美术馆设有免费的停车位,但因数量有限无法为您预留。Q:同一天内凭票可多次入馆吗?A:门票当天当次有效,出馆作废。Q:有参观手册和展览资料吗?A:展前册在艺术商店出售。Q:如何获得美术馆的活动及展览讯息?A:您可以随时在红砖美术馆官方网站查询我们的活动与展讯,或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打开微信搜索“红砖美术馆”即可),我们会第一时间分享相关信息。静寂之空 Silent Emptiness策展人:闫士杰 Curator: Yan Shijie艺术家:盐田千春Artist:Chiharu Shiota开幕:2025年3月22日Opening: March 22, 2025展期:2025年3月23日至8月31日Dates: March 23 – August 31, 2025主办Organised by红砖美术馆Red Brick Art Museum红砖美术馆将于3月23日推出艺术家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大型个展“静寂之空”(Silent Emptiness),由闫士杰策展,艺术家将根据红砖美术馆的空间与环境,挖掘并使用东方元素与在地材料,创作出一系列全新特定场域装置。此次展览不仅是对盐田千春 “缺席的存在”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化,更以她独特的东方哲思与跨文化经验为脉络,将东方哲学中的“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沉思,并在盐田千春的艺术生涯中寻找新的坐标。展览还将展出盐田早期行为影像作品,为本次展览特别绘制的手稿,及文献图片、影像资料,回溯盐田千春的艺术实践与历程:作为日本人,她如何从柏林一步一步走入全球当代艺术视野,从方寸间的绘画走向沉浸式的大型空间装置。在东西方流转间重构“空”的诗学盐田千春特别强调红砖美术馆的空间特质:“它融合了东方园林的静谧禅意与西方建筑的秩序感,与我的文化背景产生难以言喻的共鸣。”策展人闫士杰指出,“盐田的每件作品都将充分与红砖的建筑空间完美融合,转化为深邃的场域空间,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的终极追问,导向东方哲学中对‘空’的悟化。”《通往静寂之门》以藏传佛教一座古老的门庭建筑为主体,无数红线穿越门庭,冲破墙壁,撕裂物理空间的边界,延伸辗转升至天际,仿佛一股无形的能量突破了物质空间的束缚,构建出一个超越现实的精神通道——红线既是联结的纽带,亦是断裂的痕迹,挑战物质与精神的界限,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沉思与悟化的空间。在闫士杰看来:“盐田千春的红线在此是依缘而显、随缘应物的当下觉知。”《意识的蜕变》引入“庄周梦蝶”的哲思,通过悬浮的蝶翼与残留体温的床铺,挑战“肉身-意识”的二元对立。艺术家坦言:“每一次入睡都是死亡的预演——一次超越身体的旅程。”在这里,“空”恰似生死界限的消融。《时间的回响》中三块天然洞石,赋予“时间”以物质形态。石上孔洞中涌出黑色线状结构,在空间中翻涌,成为无垠的夜空,黑暗而炙热的远古大地——盐田千春以线隐喻时间对物质的侵蚀与重塑。在东方文化中,石头更关乎哲学与信仰,是人们理解宇宙、建构意义的载体。当这三块石头伫立于同一空间时,仿佛形成了一个小型遗迹,观者能够感知那席卷一切的时间洪流在空间中激荡起的回响。《生根的记忆》中,一艘来自河北邢台朱庄水库的废弃木船占据核心空间,船体裂缝中生长出一棵树,红色绳索如雨丝般垂落,滋养根系。盐田千春通过“树从船中生”的意象,构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共生循环:树是船的起源,船又是树的摇篮,孕育出新的生命——物质的消亡恰是生命轮回的起点。“盐的结晶”——流离中的自我觉醒作为长居柏林的艺术家,盐田千春的创作始终游走于“东方基因”与“全球经验”之间。她曾以盐的结晶精准捕捉自己跨国身份的流动与凝结:在德国,我觉得自己学会了看到更多在日本时无法察觉的自我。例如,当你把盐水留在盘子里,水分蒸发后,只剩下盐。原本溶于水中、不可见的盐开始结晶。我在日本时,作为个体是不可见的。在那片“水”中,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是必要的。而来到德国后,我觉得自己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如同结晶般清晰可见,并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这些。这种“流离中的觉醒”始终贯穿其创作。装置《多重现实》以空荡的连衣裙为载体,既是对“第二层皮肤”的隐喻,亦是对“肉身消逝后灵魂起舞”的追问。艺术家坦言:“衣服承载个体的记忆、情感与经历,是自我的延伸。”当空荡的衣裙在昏暗的房间里缓缓旋转,倒影在平静的水面上,像一场缺席之舞,肉身消失,但仍能从裙摆的运动中感受到其存在。呼应了艺术家自己对“缺席的存在”的诠释——“事物的缺席并非消亡,而是融入更辽阔的宇宙,重新参与时间的流转,与万物相连。”展览还将展出盐田千春早期的行为影像《浴室》(1999)与《墙》(2010),以身体为媒介探讨跨国身份的认同与流动。《浴室》中,清洗的徒劳揭示了记忆的顽固性,如同皮肤上的烙印,既是个体历史的见证,也是无法剥离的身份存在。在《墙》中,身体既是“墙”本身,又是被“墙”禁锢的对象,如红线般密布身体表面正在流动的“血管”, 揭示了界限的虚妄——墙可倒塌,线可断裂,但生命的力量永远在禁锢的裂隙中涌动。从行为到装置,盐田大量使用“纤维”、“旧物”、“泥土”等超越地域标签的媒材,巧妙地将个体焦虑转化为集体记忆,将文化疏离升华为对人类存在的叩问。策展人闫士杰强调:“盐田千春的‘空’不属于任何地域,而是对人类存在困境的终极回应。这正源于她在流离中的自我觉醒,在觉醒与疼痛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进入红砖美术馆,观众将踏入一场“悟空”的旅程: 当物质消逝、躯体消亡、时间流逝,人类如何通过记忆、艺术与信仰,在无我的宇宙重构存在之锚?盐田千春的答案藏在每一根丝线的震颤中——断裂与联结本是一体,废墟中亦可生长新生……“静寂之空”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哲学宣言。盐田千春以纤维为经、旧物为纬,编织出“空”的当代诠释——它非虚无,而是缘起性空的自由,直面生死后的慈悲。空性如如,不碍万法纷然。艺术家盐田千春1972年生于日本大阪,现居德国柏林。盐田千春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个人经历或情感,她将其扩展为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生命、死亡和关系。她通过收集既存的日常物件,如鞋子、钥匙、床、椅子和裙子,使它们被吞没在巨大的线织结构中,重新定义了记忆和意识的概念。盐田用她的装置作品探索一种 "缺席的存在 ",同时也通过雕塑、绘画新人、行为影像、照片和画布来呈现该主题。2008年,她被日本政府授予 "文部科学大臣奖"。她的作品也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展出,包括巴黎大皇宫(2024年); 大阪中之岛美术馆(2024年);洛杉矶哈默博物馆(2023年); 昆士兰美术馆与现代艺术馆(2022年);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21年);新西兰国立博物馆(2020年);东京森美术馆(2019年);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2019年);南澳大利亚艺术馆(2018 年);英国约克郡雕塑公园(2018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 年);K21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2015年);华盛顿史密森学会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2014年);高知美术馆(2013年),以及大阪国立美术馆(2008年)等。同时她也参与了许多国际展览,如爱知三年展(2022年);奥能登国际艺术节(2017年);悉尼双年展(2016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09年)和横滨三年展 (2001年)。2015年,盐田代表日本参加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闫士杰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策展人,在中国率先提出并践行“生态体验美术馆”的理念。2024年策划了“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生态大展;2023年策划了“海蒂·布赫:皮囊之上”大展;2021年策划了当代艺术与航天科技跨界的展览“徐冰:艺术卡门线”;2020年,策划了大型国际群展“2020+”,在面对突发疫情引发全球旧秩序的失效时,呈现重建新秩序的思考与行动。2019年策划了莎拉·卢卡斯亚洲最大规模个展“莎拉·卢卡斯”;2018年,策展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迄今在中国最大个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 2016年,策划了“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第一次将中国古家具以设计的名义与丹麦家具设计大师对话。他策划的展览还包括:詹姆斯·李·拜尔斯中国首次个展“完美时刻”(2021);“加藤泉” (2018)、“安德⾥亚斯·穆埃:摄影”(2018)、“安德烈斯·塞拉诺:⼀个美国人的视角”(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2016)等,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艺术的深层次、多维度探索与思考。红砖美术馆简介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由收藏家、企业家闫士杰先生与夫人曹梅女士于2007年开始筹建,邀请著名建筑师、北京大学教授董豫赣担纲设计。占地约22亩,建筑面积约9720平方米,包括9个展览空间、2个公共休闲空间、1个艺术衍生品空间,并配有多功能厅、儿童活动室、艺术家驻地工作室等配套设施。历时8年的潜心打磨,红砖美术馆于2014年5月23日正式开馆,呈现出一座怀拥自然的当代美术馆。美术馆建筑及园林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红砖美术馆致力于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为公众输出高品质的国际艺术展览:2019年,与法国大使馆合作举办“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及系列展览,从2016年至今将享有国际盛誉的法国“杜尚奖”持续介绍给中国观众;2018年,举办了备受赞誉的冰岛-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展,期间与北京现代舞团合作推出跨界舞蹈项目《形隐·不离》,掀起文化艺术界共振,成为中国年度文化事件;2017年,参与到作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的重点项目“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举办了“先导 – 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多年来,红砖美术馆从文化艺术出发,辐射的国际间文化交流包括法国、德国、丹麦、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艺术的深层次、多维度探索与思考。红砖在中国率先提出创建“生态体验美术馆”的运营理念,建设“艺术湿地”:在北京文化大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美术馆将陆续引进国际重要艺术大师的大型户外装置作品,成为国际重量级大型艺术史现场,为大众打造艺术体验与生态体验相结合的最佳精神家园。如今,红砖美术馆已然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胜地,公众对话、体验国际当代艺术的最佳目的地,并荣获2019“北京品牌计划•文化品牌新势力”TOP30, 中国艺术权力榜“2018年度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