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走与重生—— 电影《出走的决心》主题的分享会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出走与重生——女性困境中的自我觉醒
电影《出走的决心》主题的分享会
时长:2小时(含互动)
时间:2025年8月9日19:00-21:00
分享: “女性是否必须通过‘出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互动:引导参与者写下“最想打破的社会规训”,投入“解压箱”集体焚毁(隐喻摆脱束缚)。
带领者:资深心理咨询师糖糖老师(18年心理咨询临床经验,精神分析等心理动力取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家庭治疗师,著作《宝宝入园-陪孩子度过入园关键期》、《一年级,我来了》)
将电影艺术与现实议题的交叉解读,既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也为大家提供了情感宣泄与思想碰撞的空间,力求完成女性主题活动的疗愈性与批判性双重需求。
一、活动框架设计
自我介绍→电影片段展映 →圆桌讨论 → 情感疗愈 → 自由交流
二、核心环节设计
1. 电影片段展映与解读(15分钟)
- 片段选择:
- 家庭压抑场景:李红被丈夫孙大勇指责“不会杀鱼”“浪费钱买花瓶”的对话(突出传统性别规训);
- 觉醒瞬间:李红在驾校握住方向盘、深夜自学驾驶的镜头(象征掌控人生主动权);
- 出走时刻:李红驾车穿越山川的蒙太奇片段(配乐与画面呼应自由主题)。
- 解读角度:结合苏敏真实经历,说明“出走”不仅是物理逃离,更是心理重构。
2. 圆桌讨论(30分钟)
- 争议话题引导:
- “女性是否必须通过‘出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参考影评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反思)
- “传统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如何共存?”(结合李红女儿晓雪的矛盾选择)
- 观众互动:邀请参与者分享自身或身边女性的“出走”故事(如职业转型、婚姻选择等)。
3. 情感疗愈环节(30分钟)
- 艺术表达工作坊:
提供一张大纸,每个参与者共同绘制“理想中的自由场景”(灵感源自李红帐篷内畅快呼吸的镜头)。
- 心理疏导活动:
引导参与者写下“最想打破的社会规训”,投入“解压箱”集体焚毁(隐喻摆脱束缚)。
- 集体朗诵:精选电影台词(如“不可能所有路都封着,山路、野路,总有路”)。
活动须知
时长:2小时(含互动)
时间:2025年8月9日19:00-21:00
分享: “女性是否必须通过‘出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