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恐怖谷》(非真人/英文演出、中文配音、无字幕)

时间: 2025-05-09 - 2025-05-11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费用说明: 60-180
¥ 60
活动详情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演出详情

《观众须知》购票前请您先仔细阅读,购票后请遵照执行!

1、请您着装整洁、衣冠不整者、酗酒者谢绝入场。

2、请准时入场、对号入座;迟到观众请在等候区等候,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安静入场,就近入座。

3、进入剧场请主动接受安检。剧场严禁吸烟(含电子烟)、使用明火;严禁携带旗帜条幅、鲜花、食品、有色饮料进入场内。大件行李请寄存到寄存处。

4、演出中请保持安静,请勿进行大声交谈、随意走动、踢座椅等行为。请主动将手机等通讯工具调至静音状态,演出过程中请勿在场内接打电话,手机长时间亮屏。未经许可演出过程中谢绝录音、录像和拍照。

5、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儿童专场除外),话剧演出时间较长,请看护好低龄儿童,勿使其在场内随意喧哗、跑闹。

6、行动不便者如需帮助请联系工作人员,协助入场。如剧场发生紧急情况,请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迅速撤离。

7、学生票仅限本科及本科以下在校生购买,需持本人有效学生证入场。

8、购票时,请确认演出时间、地点、座位号。演出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

最终解释权归本剧场所有,谢谢您的合作!

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恐怖谷》(非真人/英文演出、中文配音、无字幕)

观众可在入场时领取耳机,并于演出中收听中文配音

演出时间

5月9日 19:30

5月10日 14:30 / 16:30 / 19:30

5月11日 14:30 / 16:30 / 19:30

(提前30分钟开始检票入场)

演出地点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演出时长

55分钟

演出票价

180元 / 60元(学生票)

(请按场务员引导对号入座)

*本剧建议16岁以上观众观看

*迟到观众请听从场务员安排有序入场

主创团队

概念、文本、导演:斯蒂凡・凯吉文本、身体、原音:托马斯・梅勒设备:埃维・鲍尔电子仿生制作:奇思特效电影公司硅胶头制作与艺术加工、皮肤和头发:汤米・奥帕茨(2023年)硅胶头的制作与艺术加工及上色:伊娜・乔乔尔;植发:苏珊娜・朗;

安装系统与电子仿生修复:约尔格・施泰格米勒 / 施泰格米勒雕塑工作室

戏剧构作:马丁・巴尔德斯-施陶贝影像设计:米科・盖斯特尔音乐:尼古拉斯・内克里米尼纪录剧团制作经理/巡演管理:莫妮卡・法拉利灯光设计/巡演灯光:罗伯特・拉西格、马丁・施韦明、丽莎・埃斯魏因音效与视频设计/巡演音效视频:亚罗米尔・泽祖拉、尼古拉斯・内克、马努埃拉・希尼纳

这部由里米尼纪录剧团出品的作品,最初由慕尼黑室内剧院制作,并与以下机构联合制作:柏林艺术节沉浸单元、多瑙河当代艺术节(克雷姆斯)、费奥多尔・叶卢廷剧院(莫斯科)、米兰表演艺术三年展 “雾” 单元(米兰)、加泰罗尼亚塔多艺术节 “旺季” 单元(赫罗纳)、乌得勒支春季艺术节。

演出版权:罗沃尔特戏剧出版社,汉堡附近的赖因贝克

特别鸣谢:

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支持

supported by the Goethe-Institut China

北京弘毅制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图灵机器人)

作为当下最具争议性的前沿议题,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当代生活图景。在这场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中,人类与机器间的距离正悄然逼近。在艺术创作领域,敏锐的创作者们已开始探索描绘可预见的未来场景中,人类与机器的共生关系。

作为2025“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率先开启的演出单元,5月9日至11日,享誉全球的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将首度受邀来京,携其突破力作《恐怖谷》(Uncanny Valley)在实验剧场呈现7场与众不同的"无人"演出。

当冰冷的机械取代血肉之躯的演员,舞台上的虚实边界将如何被重新定义?在这场与机器人对话的实验中,观众将直面最本质的哲学叩问: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人性的温度?走进剧场,见证这场关于存在本质的艺术实验。

什么是“恐怖谷效应“?

Uncanny Valley

“恐怖谷效应”是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心理学假设,它揭示了人类对类人实体微妙而复杂的情绪反应机制。

这个假设提出:随着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提升,人类对其的好感度将呈现非线性变化——起初呈现正向增长态势;但当机器人的仿真度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微妙的"非人"特征会触发强烈的心理排斥,导致好感度急剧下滑;然而,当仿真度突破这一临界状态,无限趋近真实人类时,好感度又会重新回升至更高水平。

这个情感曲线中出现的低洼段,正是森政弘所定义的“恐怖谷”。

关于《恐怖谷》的创作

机器人通常被视为工作机器,是高效且精准的任务执行者。在德国工业领域,机器人鲜少被赋予人类的外貌,以避免可能引发的情感纠葛与复杂性。相比之下,在亚洲,人形机器人早已进入研发阶段,例如用于护理工作的陪伴型机器人,甚至作为情感替代品的伴侣机器人。这种与人类相似的外观设计,无疑拉近了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人们对机器的接受度。然而,当机器的形态过于逼真,几乎与人类无异时,一种微妙而诡异的感觉便会悄然滋生——我们开始困惑于何为真正的人类,又该如何定义机器?

在《恐怖谷》的创作中,斯蒂凡˙凯吉(Stefan Kaegi)携手作家兼剧作家托马斯˙梅勒(Thomas Melle),共同探索人机关系的边界。梅勒允许制作了一个仿生版的自己,他拥有人类的身形,人类的肌理,人类的毛发;穿着人类的衣服;坐在人类的沙发上。他被精确编写出每一个细节,表现得尽可能像一个人类,直到他展示出零部件裸露在外的“后脑勺”。

“替身”将在舞台上讲述三段围绕梅勒本人的真实记录。这个类人机器人不仅取代了作者的位置,更引发了诸多哲学层面的思考:当复制品接管原作的角色时,这是否意味着原作身份的消解或重塑?通过电子分身的存在,原作是否能够重新审视并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复制品与原作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抑或是彼此协作、相辅相成?

活动须知

演出时长

约55分钟,以现场为准

入场时间

提前30分钟开始检票入场

主要演员

以现场为准

最低演出时长

50分钟

禁止携带物品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禁止携带食品、有色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寄存说明

有寄存处,请咨询工作人员

大麦网初始开售时全场可售门票总张数

100

主办方信息

大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