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张郁乎×苗炜:王国维——莫将残照入新词

时间: 2025-01-23
地点: 北京 朝阳区 朝阳区建国路87号 北京SKP 4F
费用说明:
¥ 0
活动详情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活动详情

活动嘉宾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文明系主任

张郁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苗炜

作家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

2025年1月23日(周四)19:00-21: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入场

报名方式

扫描海报太阳码报名

座席有限,先到先得

直播平台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活动内容】

对近代学术史不熟悉的人,想必也一定听闻过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也。这三首词是写情感的,王国维却用来讲人生境界,他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其实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不管“独上高楼”还是“衣带渐宽”,都是“生命”的境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董梅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会用儒家来回应社会观,用道家来回应自然观,用佛学来看待生死,他的“三观”清晰稳固,所以古典文学不讨论这些问题,不承载太多根本性的困惑,而更多是情感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郁乎老师说,对生命抱一种悲观看法,是中西方文化共有的,庄子和禅宗都在应对人生有限这个问题。他提出一种说法叫“悲观主义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否弃人生,第二境界是深情哀乐,第三境界是宁静致远。张郁乎老师说,一个真正的悲观主义者,会将深情由自我扩大到身外的一切,用陶然的眼光打量世间万物,陶渊明和苏轼都是这样的悲观主义者。

为了重读王国维,《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炜沿着他的足迹进行了寻访,先后到访了江苏常州、浙江海宁等地。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道,“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苏东坡终老于常州,他一生到常州14次,在这里留下70余篇诗词。虽然常州苏东坡纪念馆,未必真是苏轼辞世的地方,洗砚池也未必真是苏轼写字的地方,但“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传递的羁旅行役之感在这首诗完成的950年后依然真实。

而王国维故居则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潮乐之城国际旅游度假区”内,度假区大门富丽堂皇,内部是一片酒店工地,卡车在仿古建筑中穿梭。侧厅中设一影音室,播放着讲述国学大师王国维生平的纪录片。大厅中有一块匾,写着“娱庐”二字,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曾以“娱庐”为号。1886年,王家从双仁巷搬到周家兜,从9岁到21岁,王国维一直生活在这里。

《人间词话》说了些什么?王国维为什么自杀?学问这层重甲为什么不能保全他的生命?撰写本期封面报道的资深编辑苗炜,在Talk三联播客中也分享了他重读王国维的历程。

2025年1月23日(周四)19:00,我们特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郁乎,并由《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炜担任主持,做客北京SKP 4F SKP RENDEZ-VOUS,一起聊聊“罗王之学”盛名之下的八卦,还有那些发生在峥嵘宫阙、剩水残山里的故事。

活动嘉宾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古典文学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学术关注为中国古典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阐释、古典文学与中国文化的视觉研究、《诗经》研究、《红楼梦》研究。

张郁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和艺术。著有《画史心香——南北宗论的画史画论渊源》《春归合早——诗与哲学之间的王国维》。

苗炜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撰写有《林中响箭:重读鲁迅的邀请》《重读严复》等封面报道,《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三联中读《文学的30种滋味》等专栏主讲人。

活动须知

活动须知

扫描海报太阳码报名

主办方信息

豆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