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的狂想》北京交响乐团2025半乐季音乐会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音乐的狂想》北京交响乐团2025半乐季音乐会指挥: 夏小汤首席:杨莹时 间: 2025年4月12日19:30地 点: 北京音乐厅演出:北京交响乐团
曲目:
1. 《斯巴达克》组曲 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
哈恰图良的音乐,以强烈的民族性,著称于世。哈恰图良因为采用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并以绚烂的色彩组合起来,写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因此他曾屡获国家的奖项,作品也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奏。《斯巴达克》创作于1954年,舞剧脚本由伏尔科夫根据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以及其他作家、史学家关于斯巴达克的史料改编创作,舞剧编导为列奥尼德·雅克布森。舞剧《斯巴达克》的第一个版本于1956年在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剧院首演,未获成功。1968年,此剧由尤里·格里戈罗维奇重新编导,对原剧的情节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原来的四幕缩减为三幕,哈恰图良也根据新的构思对音乐进行了修改。1968年和1969年,新版舞剧《斯巴达克》相继在莫斯科大剧院和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剧院上演,大获成功,被誉为“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来不容置疑的最佳苏联芭蕾舞剧”。1969年,哈恰图良因舞剧《斯巴达克》的音乐创作而荣获列宁奖金。
中场休息
2.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作品111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第二乐章:广板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演出介绍:
E♭小调第6号交响曲,作品111,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45至47年。1947年10月11日由穆拉文斯基及列宁格勒交响乐团负责首演。本曲只包含三个乐章,这是继第2号交响曲后,另外一首并非由传统四乐章所组成的交响曲。全曲演奏时间约为45分钟。早在1944年,普罗科菲耶夫就起草就了第六交响曲的主题,当时他正在写作第五交响曲。1954年.第六交响曲的初稿已经完成。也许第六交响曲是作者在苏联时期创作的最为复杂艰深的作品之一。1957年,普罗科菲耶夫的传记作者涅斯齐耶夫这样写到:“好象有两个普罗科菲耶夫,他们互相在交战,在这战斗中揭示给听众的既有强烈的真攀的抒情诗意,又有听众完全不理解的,突然迸发的不加控制的表现主义。”第六交响曲的确是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它的评价很不一致,甚至几乎可以说这种不一致是极有戏剧性的:1947年10月首演后.评论家史涅尔松这样说:”它是精彩的,比平常的普罗科菲耶夫更好。它是哲理性的,有肖斯塔科维奇的深度。”同时他还写道:”这是作者最优美,最受赞扬的作品之一,它充满了苏维埃人道主义的创造精神……这不仅在普罗科菲那夫的艺术中,也是在全部苏维埃交响音乐史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部伟大的作品再一次显示出苏维埃音乐对于西方资本主义音乐是多么不可估量的优越.”不仅如此,第六交响曲在国外也是极受欢迎的。
作曲家简介:1.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 ,(1903年6月6日-1978年5月1日),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亚美尼亚族人,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作者。以《钢琴协奏曲》和芭蕾舞曲《加雅涅》(1942)而知名,流行的节奏活泼的《马刀舞曲》即出自该剧。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附近科焦里村),自幼受亚美尼亚及高加索其他民族音乐的熏陶,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1922~1929年就学于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先学习大提琴,并向格涅辛学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37年作为研究生毕业。1951年成为该两院的教授。青年时期,受西方现代音乐,特别是莫里斯·拉威尔的影响,他的作品还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后来对亚美尼亚民族音乐、以及格鲁吉亚、俄罗斯、阿塞拜疆、土耳其的民间传统发生兴趣,1935年的《第一交响曲》和其后的作品即体现这一兴趣所在,其独特的旋律音调,强烈的和声语言,复杂的节奏型态等,都与亚美尼亚的民间音乐有着血肉联系。1943年表现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二(排钟)交响曲》(又名《排钟交响曲》)、同时也是纪念十月革命25周年。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幸福》(1939年)、舞剧《加雅涅》---代表作有管弦乐曲《马刀舞曲》即出自其中,《假面舞会》(1944年)《斯巴达克斯》(1953年)以及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配乐等。还有《第三交响曲》,一首大提琴交响曲、一首小提琴交响曲和无数短小作品。曾两次获得斯大林奖金。1948年和肖斯塔科维奇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一起受到批评,罪名是音乐中的资产阶级倾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显赫的地位得以恢复,但1956年斯大林死后他否认了对自己的一切指控。除从事音乐创作外,他还从事指挥和教学活动。1939~1948年任苏联作曲家协会副主席。1952年任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和格涅辛音乐师范学院教授。1954年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59年获得列宁勋章。
2.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1918—1936年寄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追授)。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力图表现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又表现出对十八世纪古典作曲家的偏爱,有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主义倾向。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二十年代前后的十五年间,他侨居国外,在日、美、英、法、德、比、意、西等国弹奏、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享有世界性声誉。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先后获得极高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人民艺术家,六次获斯大林奖;外国诸多有名音乐组织成员。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自称其作品是四条基准线合作的结果。古典线一方面来自于他对历史元素如古舞蹈的怀缅,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但这种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只有一部,就是他的《古典交响曲》。而现代线则彰显他对大胆的和声,不和谐音和新颖的和弦组合的偏好。这些作品已到达调性的底线。第三条线被普罗科菲耶夫称为动力线。他的很多作品有着紧凑的节奏和粗犷的旋律。与之相对的是抒情线。普罗科菲耶夫能够将抒情和恬静的旋律突然带到尖锐强烈的情感冲击之中。另外,他的作品中幽默和讽刺也并不少见。普罗科菲耶夫的管弦乐有着独特的音响,这全赖其独特的配器,例如部分的小提琴和大号齐奏。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并未中断,但还是可以从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俄国阶段,这期的作品是他出走之前写下的。这时期的作品,以普氏特有的旋律,尖锐地不协调音,挖苦式的幽默和强大的生命力为标志。虽然此时的他已和欧浪漫主义泾渭分明,但是其风格仍未和传统完全脱节,遵守调性创作。这些作品中还引起过丑闻(如《斯堪特人组曲》)。经过短暂的休整(1部小提琴协奏曲,3部钢琴协奏曲),他的音乐语言进入第二阶段外国阶段(从1918年起),这时他的音乐更为现代,第二主线分明。这时的普罗科菲耶夫开始不理会调性。聚集的音响,旋律的突然爆发是这时期作品的特色。虽然如此,他的前卫相比起一些同僚程度还是不一样的。1930年代起其风格开始转变。搬回苏联之后,他的新风格开始露头,故该时期被称为苏联阶段。普罗科菲耶夫一直相信,作曲是行使一种社会职能。这一信念可在其简化和声,写出鲜明的织体的行动中看出来。他大量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出不但不艰涩而且易懂的音乐。此外他还坚守调性,注重使用复调音乐。二战期间,他的音乐就更尖锐更辛辣,导致了苏共的指责。普罗科菲耶夫更进一步简化自己的音乐。他晚期的作品,就是多旋律,抒情声调,平淡的隐退和浪漫的音色的结合体。
指挥简介:
中国著名指挥家,现担任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6 岁时跟随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学习交响乐指挥。2005 年毕业,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主课老师同时开始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6 年荣获中国国际指挥比赛金奖。2007 年起兼任中国爱乐乐团指挥。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法国贝桑松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歌剧院交响乐团、西班牙卡达克斯交响乐团、韩国首尔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美国美洲交响乐团、旧金山巴洛克爱乐乐团等。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合作,其中包括谭盾、潘德列斯基、王健、郎朗、孙秀苇、阿兰·列菲维、吕思清。目前,夏小汤每年在全球指挥逾 50 场音乐会,多次参加中国国侨办组织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2015 年携手中国爱乐乐团在中亚、西亚与欧洲巡回演出;2016 年再度携手中国爱乐乐团在东南亚和南亚进行巡回演出。夏小汤指挥诠释的当代作品准确、细腻、音响丰富、层次清晰,得到了世界上多位作曲家的赞誉。
北京交响乐团:主办方简介:被誉为“首都明珠交响乐团”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隶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长期担任乐团艺术指导的老一辈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黄飞立、韩中杰、徐新以及首任团长李湘林为乐团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至2018年,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期间,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乐团逐步走向职业化。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该团在成立和发展的历程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艺、丰富广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北京交响乐团多次代表国家及首都参与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出访德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捷克、波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并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举办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载誉完成了欧洲巡演,获得欧洲评论界极高的评价。2013年乐团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对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北京交响乐团从1994年就开始致力于广泛而深入的普及交响音乐会。其足迹遍及北京的军营、厂矿、学校、社区以及中国的各大音乐厅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迹中,北京交响乐团的普及音乐会多达近千场,涉及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观众人数上百万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倡导“百姓身边的交响乐”,推动古典音乐走进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活动须知
约105分钟,仅供参考,最终以现场实际时长为准
请于演出前约30分钟入场
北京交响乐团
90 分钟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无寄存处,请自行保管携带物品,谨防贵重物品丢失。
400
本项目支持电子票转送,转送功能将在演出前24小时关闭。(注:当前仅支持大麦下单用户,暂不支持淘宝/天猫,支付宝本地生活下单用户发起转送,仅支持大麦APP发起和接收转送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