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手乐队《触碰》专辑北京首发
报名方式
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进入活动页面报名
详情介绍
红手五重奏
高太行:alto萨克斯/效果器
文智湧:小号/效果器/EVI电吹管/PIPE人声效果器
夏佳:钢琴&Fender Rhodes/合成器
王晨淮:贝斯/模块合成
刘兴宇:鼓/打击乐
高太行,2006年以来活跃在北京爵士音乐界的的萨克斯演奏家和作曲家。作为“红手”五重奏乐队的成员 之一和他⾃己四重奏的主导者,他为北京爵士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的 乐队还包括“夏佳四重奏”,Rafal Sarnecki, “Bad Monk”, “大卫”,“北京Blue Note大乐队”,“Three Sergeants Syndrome”,“北京城市大乐队”,“Afrokoko Roots”和“不⼀一定”。他参与了“九门爵⼠音乐 节”,“海⻳岛爵⼠音乐节”,“新泻爵⼠音乐节”,“广州爵⼠音乐节”,“迷笛爵⼠节”和“地坛音乐 节”。2019年4月高太行与钢琴家夏佳发行了原创专辑《汇流》。他现任教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夏佳,《纽约时报》爵士乐评论家 Nate Chinen 这样评论夏佳的演奏:他的即兴充满灵性并具有画家般的和谐与自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爵士钢琴家,作曲家。作为中国爵士乐的领军人物,其乐队应邀参加过纽约JVC爵士音乐节,加拿大魁北克城国际爵士音乐节,法国尼斯国际爵士音乐节,芬兰赫尔辛基国际爵士音乐节,波兰voicinger爵士音乐节,南非开普敦国际爵士音乐节以及日本金泽市Kanazawa Jazz Street爵士音乐节。与Antonio Hart,Ryan Kysor, Yannick Rieu,Matt Penman等多位国际一线爵士音乐家合作。曾代表文化部出访韩国,于“第二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音乐会上表演钢琴独奏。曾赴意大利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中意双钢琴音乐会,与意大利著名钢琴家Danilo Rea在罗马音乐厅合奏演出。夏佳于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的个人独奏音乐会《未知的旅程》和《北京故事》,及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办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广受好评。他的音乐被评价为“融合了突出的技巧和敏感性,渗透到心脏,充满中国智慧并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更深入地追求自己的风格”。
文智湧,音乐人。乐队经历:不一定乐队、红手乐队 、朝简组合......等
作品:《一举两得》、《记艾灵》、《杨桃院儿》、《阿勒颇婺源似》、《风平浪静》《乌鸦》《岁寒三友》《五迷三道》《触碰》…...等
王晨淮(贝斯),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从14岁起接触音乐,并于17岁考入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随后音乐生涯的发展转向爵士乐并开始学习低音提琴。2008年王晨淮被荷兰格罗宁根州的克劳斯亲王音乐学院特招开始攻读爵士乐学士,2013年以全额奖学金毕业。2015年赴美国纽约皇后学院攻读演奏专业硕士于2017年毕业。2019年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乐器演奏录音奖。
刘兴宇,分别师从于Izumi Koga, Steve Altenberg, Joost van Schaik, Ralph Peterson,Gene Jackson。在扎根于传统爵士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尝试现代艺术形式和全新的未知領域。
即使你是对「红手」完全陌生的新乐迷,但从成员身上,你仍然可以找到近乎无尽足够吸引人的标签:“北京爵士场景的缔造者、中国爵士乐的先锋传奇与中坚力量、中国最好的演奏家、金曲奖得主、崔健/刘元/窦唯/老狼/王菲/李宗盛/莫文蔚/重塑雕像的权利/万能青年旅店等音乐人的合作伙伴、作曲家、音乐讲师等等….."但对他们而言,似乎这些都不太重要——至少这些标签性的词汇远远无法满足他们对于音乐上的探索欲。
而关于「红手」的往事,大概要追溯到2005年。当时的「红手五重奏」玩的是一种被他们自己戏称为“朋克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如果可以简略概括那个阶段的红手,大概类似于:“中国杰出一代爵士音乐人 + 初窥爵士乐门径的摇滚乐手 + 北京地下音乐的传奇场景”,这样的词汇组合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乐迷们来说,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新世纪之初的北京,人们所能见到的爵士乐大多朝着新时代、融合与精简的方向发展。直到2006年10月,红手在D22的舞台上完成了第一次尝试性的演出,也就此改变了很多人对爵士乐的观念。
“记得那会儿大家都坐豆哥的小奥拓,里边放着大贝斯和我还有太行和他的管加上豆哥的镲片,每次下车的时候场面非常壮观!豆哥说那辆车最高纪录好像同时坐过七个人…… ”
——王晨淮
很快,每周日的D22便成了「红手」的固有阵地,他们也成为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摇滚舞台上唯一一支爵士乐队。“我们经常去那里玩儿,看其他乐队的演出,尤其是那些风格比较实验的摇滚、朋克等乐队。当时D22的股东之一张欢特别支持我们,从美国邀请了小号手Ryan Kisor,钢琴手Mathew Shipp等大牌乐队来演出,和我们一起交流。”提起那段日子,夏佳颇为感慨。
“我认得高太行是在一次Big Band的录音中,当时的小号手文智涌介绍给我一个非常好的alto sax手,那就是高太行,那时他刚从美国来到北京。我记得那次的录音进行的很顺利,当时的我惊叹于他的试奏和演奏能力。经过那一次后,我们就经常在一起玩。当时我们有一个录音棚,平时没有录音的时候我们随时可以在那里排练,于是在贝斯手王晨淮和鼓手小豆的加入后我们就有了红手五重奏。有一个随时可以排练的地方对于一个乐队来说特别重要,相当于一个据点,即使不排练也能聚在一起聊天听音乐,现在想想一个乐队的几个人能一直泡在一起,真是一种奢侈。很多创作的灵感都是那时涌现出来的。当时我们的演出不多,在五道口的D22是我们一开始唯一的演出地点。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关于王晨淮的。那时他为了找到自己喜爱的大贝斯的声音,尝试着用不同的琴弦。恰巧那段时间大淮(我们都这样叫他)换成了张力和硬度很高的琴弦,一次演出正好赶上我们玩儿一个超级快的曲子《Giant Steps》。我弹着弹着发觉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便抬起头来向他那里望去,接下来的场景让我惊呆了!在舞台的灯光下,只见大淮的拨弦的那只手因为琴弦太硬,当时的曲子又速度太快,而导致接触琴弦的手指全部被琴弦把皮肉咬了下来,简直是血肉横飞!在灯光下格外明显!我当时情急之中,也不顾我的solo正在进行当中,大声喊道,“大淮,停!别弹了!!”。只见大淮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手已弹出血来,都染红了琴弦,他停下后,我们把音乐交给了鼓手solo,让曲子继续进行下去!王晨淮近年来不断的在拓展音乐领域,特别是在实验电子和自由即兴方面,他的这种特质让他可以为乐队带来很多的灵感与惊喜。事实上,2005年红手五重奏成立的时期,乐队倾向于朋克风格的先锋爵士,和王晨淮在贝斯声部的贡献不可分割。”
——夏佳
“有一天在D22演完后,在门口喝酒聊天,夏老师说昨天梦见红手的人都出去上学了……之后的几年,红手的五条人真的先后分别去了荷兰、纽约进修……无非是看看听听,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
——文智湧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红手的成员们分别前往纽约、荷兰等音乐殿堂完成深造,在世界各地聚散停泊的数年里,每个成员都默契地在各自的音乐领域里不断深耕,同时也朝着不同方向不断探索……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音乐观念上共有的自由开放,和音乐追求上的笃定执着。
于是,在成立的近20年后,当北京的音乐生态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红手也在2023年6月前往石家庄「郊眠寺」录音室开始了他们首张专辑《Touch 触碰》为期三天的同期录音。
有别于传统爵士乐作曲和普遍意义上的自由即兴,这张专辑在作曲与即兴实验之间找到了最为妥帖的临界值——以细密斟酌的作曲为创作空间的骨骼脉络,而饱含丰沛生命力的即兴音符则成为了音乐流动递增的血肉能量。
声音质感上的巨大变化为此番重聚的「红手」带来了全新化学反应,而「同期录音」的录制方式则可以最大程度的还原音乐家当时的演奏状态和精神能量——这是一种容错率极低的录制方式,无法后期修改,演奏只能一气呵成——然而对于红手而言,这并不算是很大的挑战。
如今红手的音乐风格,已经背离乃至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爵士五重奏,转而进入了融入电子与音乐实验的全新纪元:文智湧以小号和电吹管营造的美妙意境早已令很多乐迷印象深刻、高太行开始运用效果器来拓展管乐的听觉维度、在贝斯的自由即兴之外,模块合成器成为了王晨淮重要的演奏部分、夏佳也会偶尔将手指从钢琴琴键上移开落在模拟合成器的键盘和旋钮上、刘兴宇(小豆)在更丰富的打击乐设备上构建起了更为立体的节奏景观。
通过专辑《触碰 Touch》,我们也似乎可以窥见艺术家之间的某种共通与共鸣:张培力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都在刻意地规避被分类;张鼎的艺术实践从不受形式所限,录像、装置、绘画及现场表演等,他的作品向来以多元维度进行呈现;而在「红手」20年延宕未止的余音中,我们仍可以听到了关于音乐永无止境的未知可能性……
【DDC入场须知】
非不可抗力因素,门票一经售出概不可退,可自行转票;
谢绝自带酒水食物入场,入口处有存包柜,场内设有衣架;
谢绝儿童入场;场内一楼不设座;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及管制刀具入场;
手机建议静音或震动,拍照请勿开闪光灯;
场内禁烟,文明观演,勿妨碍他人观演。
活动须知
约90分钟(以现场为准)
请于演出前约30分钟入场
以现场为准
以页面为准
90分钟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有寄存处,入口处有存包柜
100